在食品工業生產過程中,會產生相當多的廢水。這類廢水主要根據食品的特點,進行差異化的分類和處理。比如味精生產過程中,會產生高濃度的有機廢水,是在發酵液提取谷氨酸之后,排放出來的母液。它的主要特點是COD、BOD高,硫酸根和氨氮高,含菌絲體量大,溫度低,pH值低。處理起來難度大,主要表現為渾濁度高、有機物含量低、水量大、含磷量高等。
一般來說,食品廢水的主要來源包括:1.食品生產過程中,化學反應產生色素,然后進入廢水之中。2.在生產過程中,為了使得食品保鮮、保持好的色澤,往往會添加或附加色素、添加劑、染料或其他化學物質。
食品廢水處理工藝技術有很多種,在預處理階段,首先考慮的是去除色素。比如絮凝法,利用金屬氫氧化物或有機金屬聚合物或離子作用脫色。在廢水中添加帶電荷或極性官能團的凝聚劑,消除原來離子之間的靜電斥力,從而使其凝聚沉淀下來,達到脫色的目的。初次之外,還有氧化法脫色,生物法脫色,電化學法脫色,膜分離法脫色等。如果有廢水懸浮物,就要考慮格柵分離或油水分離。在使用沉降分離的方法中,有沉淀裝置和澄清設備。沉淀裝置有平流式、豎流式、輻流式、斜板式沉淀池;澄清設備有機械攪拌式、水力循環式、脈沖式澄清池。氣浮分離方法包括自然上浮和強制上浮,在選擇氣浮設備的時候,可以考慮在田環境全自動溶氣氣浮機,結構小,溶氣量高,停留時間短,處理效果好,安全可靠,性能穩定。
常用的物理化學方法,包括中和法,氧化還原法,離子交換法,反滲透法,電滲析法。在采用氧化還原方法時候,一般會考慮添加氧化劑,比如芬頓反應。還有電解和紫外照射等,氧化法主要是將大分子有機物,降解為小分子無機鹽。常用的生物處理法包括:好氧生物,活性污泥法,生物膜,生物處理法等。其中,活性污泥根據廢水處理需求,改變工藝設備類型,比如表面曝氣、微孔曝氣、深層曝氣、氧化溝、生物吸附氧化、序列批量活性污泥法。厭氧生物處理法包括:水解-好氧處理技術,厭氧-好氧處理技術,上流式厭氧污泥床(UASB法),上流式厭氧污泥床-濾層反應器(UBF法)等。其中,UASB是常用的厭氧反應器,隨著科技的發展,也在更新換代中。比如,在田環境的IC反應器,效率更高,節能環保。
食品工業廢水的主要特點是有機物質和懸浮物含量高,易腐敗,一般無大的毒性。其危害主要是使水體富營養化,以致引起水生動物和魚類死亡,促使水底沉積的有機物產生臭味,惡化水質,污染環境。由于污水的生化性比較好,采用成熟的活性污泥法處理較合理。在生化處理的基礎上,可以添加相關的物理處理裝置,比如混凝沉淀池。生化處理之后的污水,先要跟脫氮藥劑反應,然后流入沉淀池中進行固液分離。